关灯
护眼
字体:

一、 中国创新人才教育的历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发展期。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一方面创新人才教育屡遭非议,失去了原有的良性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一些创新人才教育实验班纷纷停办,存留下来的也只能靠个人力量谋求发展。

    在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于发展创新人才教育发出了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争议的矛头集中指向大学少年班。对少年班“失败”培养案例的报道,以及少年班有违教育平等思想的评论等负面新闻屡见报端。一时间,少年班成为民众批评的靶子。在1999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蔡自兴提交了一份题为《及早废止少年班》的报告,立即引发热议。此后,他又连续三次提交停办大学少年班的提案。蔡自兴坚持认为,少年班重智力和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发展,有悖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在90年代,原本开办少年班的13所大学纷纷停办。至2009年,全国仅存科大少年班和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

    由于饱受争议,这一时期人们对于创新人才教育的热情不再高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发展创新人才教育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和含糊。大学少年班的迅速衰落明显减缓了创新人才教育在中学的推广。然而,中学创新人才教育并未急速下滑。其中,全国中学创新人才教育协作组的成员学校成为代表性力量,它们积极倡导发展创新人才教育。可以说,在90年代中后期,中学创新人才教育一枝独秀,成为我国创新人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虽然存留了下来,但是中学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可谓困难重重,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只能自力更生。作为自发组织的民间团体,中学创新人才教育协作组缺少必要的活动基金,主要依靠成员学校维持运转。此外,其他类型的中学创新人才教育实验项目也发展曲折,如全国理科实验班的兴衰。总而言之,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的创新人才教育是在艰难中前行的。

    (四) 创新人才教育的复苏

    当前,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转变为科技和人才。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上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批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在此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并于2010年6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如此。因此,发展创新人才教育的任务变得紧迫。此外,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发展的任务由普及逐步转向谋求质量提升,强调以学生为本,这也为实施创新人才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我国的创新人才教育开始复苏。

    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联合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珠峰计划”。该计划率先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基础学科试行,动态选拔拔尖学生,为其配备一流师资和学习资源,提供专项经费保障,旨在培养未来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至2010年10月,全国17所部属高校参与实施该计划。例如,北京大学成立“元培学院”、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复旦大学的“望道计划”等。在中学教育阶段,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开展了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进而使得中学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获得了新内涵。当前,我国创新人才教育的实施形式更为丰富,实施学段贯穿大、中、小学,甚至幼儿教育阶段,但是,其实质性内涵发展仍有待提升,更应避免发展中的功利化倾向。

    纵观我国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一过程的显著特点就是我国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是以服从国家利益需求为主要动因的。创新人才教育的每一次兴起都与国家的建设发展对人才极度需求密切相关,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过分注重国家建设需要的动因也使我国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至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两个问题。具体言之,其一,缺乏较为平和的文化氛围。中国人对于创新人才教育似乎总有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将其视为不公平;另一方面,人们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旦自己的子女可享受创新人才教育,便极力赞成。这反映出民众对于创新人才教育的狭隘理解,使得他们无法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之。此外,新闻媒体的大肆渲染及负面报道也容易混淆视听,没有为创新人才教育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其二,缺乏必要的研究准备。由于对创新人才教育的研究滞后,我国创新人才教育的起步“先天不足”。我们甚至在并不了解创新人才教育的情况下,就急于实践,这使得基层学校开展的创新人才教育主要是在原有培养上的嫁接,出现了重智力、轻素质的倾向以及种种不规范和“变味”的发展现象。此外,薄弱的研究也不利于普及创新人才教育思想。

    回顾与反思这一段发展历程可见,我国的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平和非功利的教育文化,政府稳定的支持,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唯其如此,创新人才教育的实施才不至于断断续续,遮遮掩掩。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