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 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国普通高中正式开展创新人才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www.Pinwenba.com1985年,北京市八中率先创办超常教育实验班,随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东北育才中学、西安市第一中学、湖南师范大附属中学等相继创办超常教育实验班,针对具有创新天赋与潜质的超常学生进行专门培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普通高中阶段开展科技创新人才的工作也不断推进与繁荣,部分学校形成了自身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超常教育实验本节主要参阅: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超常儿童教育实验发展30年》,施建农,2008;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网页:。

    1985年初,人大附中在海淀区范围举办了首届“幼苗杯”数学邀请赛,从近30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中选出了40名优胜者,组成了中国人大附中第一届数学实验班。1989年9月,人大附中在数学实验班的基础上正式创办“华罗庚数学学校”,华罗庚数学学校分为小学培训部和中学培训部。进入90年代,华罗庚数学学校初步确立了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培养模式。随着超常教育实践的深入,以及对超常儿童心理、生理特征进行的研究探索,1994年,人大附中决定联合华校数学学校、外语学校、计算机学校、创造发明学校等共同成立华罗庚学校,实现招生、教学、管理、管理统筹安排。2004年,华罗庚学校又更名为仁华学校,标志着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进入新的阶段与篇章。

    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人大附中的超常儿童教育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超常儿童教育体系,即动态、多元地选择、鉴别、培养超常儿童全面发展。

    1 鉴别选拔

    人大附中在选拔超常儿童方面,从偏重逻辑—数学智能,到兼顾语言、操作、音乐、体育等多种智能;从偏重智力因素,到兼顾非智力因素双重并举;从形式单一的结果判断,到培养与选拔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形成了笔试与面试结合、静态结果与动态观察并重的鉴别标准与方法。具体而言,其鉴别选择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智能的多样化,既注重学科能力突出的学生,也注重在体育、艺术方面有超常潜能的学生;二是注重综合素质,尤其强调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三是过程与结果并重,不只是根据学生在测查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来进行鉴别。

    2 培养模式

    人大附中在超常儿童教育学制上,经历了从初中、高中四年制到五年制,再到六年制的回归。当前在六年正常学制基础上,形成了充实、改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加深拓宽学习内容的教育模式。同时,在超常儿童实验班的学习内容上,从单纯重视数学,到逐步增加外语、计算机、创造发明、艺术体育等课程,开设了多种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

    学校针对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采用数理智能超常儿童集中编班,文艺体育等智能超常的儿童分散编班、课余集中训练的模式,形成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集中编班与分散培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学生管理与培养模式。具体而言,集中编班培养有两种形式:一是组建超常儿童实验班,在数理、语言、计算机、创造发明等学科领域的超常儿童集中编班,进行培养;二是组建“三高足球俱乐部”,对在足球、棋类等方面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培养。分散培养也有两种形式:一是组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艺术团”,对有艺术天赋的学生进行培养。这些学生平时分散在各班学习,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艺术训练和演出;二是通过各种学生社团、选修课和学校文化活动,发现、培养普通班中有各种天赋特长的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3 师资配备

    为了保障超常教育的质量,人大附中采用校内教师为主,校外专家为辅的方式,形成了一支直接参与超常教育实验的包括特级教师2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6人、市区级骨干教师69人的超常儿童教育教师团队。人大附中超常教育实验的教师,归纳起来有如下特征:具有改革意识,富有创造精神;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具备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能力;有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文法;具有开发新课程、编写相关教材的能力。

    4 课程开发

    当前,人大附中已构建起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一是拓宽必修课内容。按照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严格执行国家必修课程以外,挖掘潜力,开发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的系列校本必修课程。二是在努力创造条件,开足、开齐国家选修课以外,自主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开设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4个领域的150多门选修课程。三是开设贴合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将班会课与德育联系起来,所有教师都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四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个性化辅导发展学生特长;积极开发利用学校周边优质的教育、科研资源,以弥补课堂老师的不足,形成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使科技创新人才的智能、素质得到充分发展与提高;成立少年科学院,以实验班学生为主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将课堂延伸到科研院所,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研究,接触前沿课题,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苦和魅力,提高科学素养及科研能力;举办科学名家讲座,每周一次,邀请北大、清华、北师大及中国科学院的著名科学家来给学生作报告,参观实验室,每次报告后安排学生向科学家提问,当面交流;开通远程教学,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国中学实现远程教学交流;启动学生留学计划,定期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体验接受世界先进国家文化教育;开展各种国内外校际交流活动。

    5 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德育

    人大附中针对超常学生智能优异,但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不强,抗挫折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较弱等问题的群体特点,积极开展各种德育活动,一方面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健全人格,另一方面则注意培养学生的领袖素养与领导才能。

    在科技创新人才实验班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来到敬老院、临终关怀医院、盲人学校、聋哑学校,为弱势群体奉献爱心,让他们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开展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学以致用、博学创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与研究性学习、创新活动联系起来,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学会服务社会。同时,积极注重创新人才领袖素质的培养。学校开设了学生公司选修课,科技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学生成立了第一个学生公司——“3C公司”。在学校开设的模拟联合国、赴美参加全球青年领袖会议等国际交流活动中,实验班学生都是主角,这些活动开阔了的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演讲、社交、策划及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此外,针对实验的特点,开设中学生心理导向,灵感与心态调节训练、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等心理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多种形式,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我,正确对待挫折。

    (二) 北京市第八中学的科技创新人才教育实践本节主要参阅:台峰、赵大恒:《北京市第八中学的超常儿童班级教育》,施建农,2008年;北京市第八中学网页:。

    1985年北京市第八中学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经北京市教育局批准,率先创办了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八中的超常教育实验班采用以四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招收年龄10岁左右的高智力科技创新人才,对这些处于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即童年中晚期的儿童,采用集中的班级教育的教学方式,促进其智能优异发展,形成健康人格,为构筑他们的美好人生提供起飞平台。

    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实验班每2年招收一个班,约30名左右的学生。2003年开始每年招生,至今已招收15届共462名学生,其中已毕业11届348名学生,现在校学生4个班,114名学生。

    1 鉴别与选择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查子条教授提出的“多指标、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评价”的方针,在儿童大脑天赋水平、后天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三个层次上对其进行鉴别,并在大脑天赋功能的鉴别上尽量排除文化背景的影响。鉴别程序如下:

    第一阶段:自愿报名阶段——小学10岁左右的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初试。初试内容:语文基础、数学基础、一般能力等。在初试阶段未通过的学生:向家长说明原因,提出教育建议,回答家长咨询。

    第二阶段:复试阶段——选择约200名进入复试。复试内容:语文应用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神经类型测试、信息加工速度等。在复试阶段未通过的学生:向家长说明原因,提出教育建议,回答家长咨询。

    第三阶段:选拔阶段——选拔50名,试读6天夏令营。主要考查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习和行为习惯、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等;通过后,经过教师集体讲座,确定录取名单(30名左右)。在试读阶段未通过的学生:向家长说明原因,提出教育建议,回答家长咨询。

    试读是八中独创的动态考查方式。初试和复试采用的是纸笔答卷或用计算机答题的方法,考查的是学生当前的能力和发展水平,但却无法考查学生用什么方式、通过怎样的过程达到当前水平。试读期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练习、独立操作的实验、课后作业的完成、文娱和体育活动、课下自由活动等的观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

    2 加速式的集中编班教育

    北京八中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创新人才在各方面都要健康加速发展,即要从身体成长、心理健康、人格形成、智力发展、潜能的发挥等各方面全面加以培养,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从影响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综合加以考虑。具体而言,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建立弹性学制。弹性学制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对学生学习年限的硬性要求,使学习过程更符合学生的个体特点,各有特点的学生都能保持健康愉快的学习心态,也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

    (2) 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品德与人格教育。北京八中认为,高尚道德与健康人格的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教育的核心。教师关注学生的品行与人格培养,建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所有任课教师参加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经常研究班级学生的学习和品德表现,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以确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教育方法。同时,北京八中还经常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丰富学生校内生活。充分发挥家长作用,成立家长委员会。与社会广泛联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经常带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邀请社会上有影响的人物来讲学、作报告等。

    (3) 加强体育训练。北京八中认为,体育是超常教育的基础。除安排正常的体育以及每天下午课后以班为单位的集体体育锻炼外,在每周五天的教学时间内还特别设置了半天的自然体育课程,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开展活动,根据不同的季节安排远足、爬山、游泳、跳水、滑冰、自行车环行等活动。在四年中,体育的四年总课时数与普通学制八年的总课时相当。

    (4) 压缩与加速式教学。为了适应超常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北京八中积极探索,通过压缩与加速方式,在四年内让超常学生完成从小学五年级直到高中三年级的八年课程,各学科教学时间仅是常规学制年50%左右。因此,高密度、高效率的学习任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特点,也是教师教学的特点。具体而言表现为:教师有权决定教学内容、选择教材、制定和改变教学进度,整合各学科教学内容,注意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各学科四年的教学设计根据科技创新人才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按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逐步加速的原则进行;重视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重点教授本学科的核心知识、科学思想和重要研究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指导,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去获取知识;尊重个性、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鼓励学生的微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重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班级中开展研究型学习,提倡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等。

    (三) 江苏天一中学超常教育实践本节主要参阅:沈茂德:《构建适合孩子的课程体系——江苏省天一中学超常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施建农,2008年;沈茂德,2001;江苏天一中学网页:。

    江苏省天一中学于20世纪80年代年开始超常教育的实践,近30年来,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80年到1992年为第一阶段,即个体培养阶段。这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采用初高中新生入学后的发现法或校外推荐法,从初一或高一开始确定若干较突出的低龄少年作为观察实验对象,由有关老师辅导培养。从1992年到2001年为第二阶段,即群体集中培养阶段。此阶段根据招生的范围又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1992到1997年,这阶段是在锡山市教委的领导下,在锡山市范围内每年统招初一小年龄学生一个班,后期扩大到无锡大市范围。从1998年开始,经省教委批准,面向全省招收优秀小学生一个班。2001年经省教育厅同意,扩招至两个班。从2001年至2010为第三个阶段,即整体改革实验阶段。为适应超常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专门成立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